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 > 熱點資訊 > 行業新聞 > 詳細信息
OTA在機票上價格競爭弱化 服務愈加重要
作者:admin 來源:長江商報 發布時間:2016-08-22
航空公司對于銷售代理投放價格的規定,意味著價格競爭在機票代理硝煙戰場上的角色將逐漸弱化,服務則在機票代理人的競賽中愈發凸顯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 8月12日,途牛旅游網和首都航空聯合宣布,首都航空機票資源已完成全渠道系統接入,實現了與途牛所有地接產品的自動化動態打包。


        事實上,7月1日起,一批國內航空公司正式推出“票代”新政,將代理費變為基于航段數量來計算,且禁止代理人在未經航空公司允許的情況下,向第三方渠道供應國內機票產品。這對于機票流量占據很大一部分利潤的OTA(在線旅游社)來說,不僅銷售機票的代理費收入大幅降低,大批供應商也被清理出局。


        在此形勢下,OTA開始加快與航空公司的直連合作甚至股權合作,同時在機票組合產品上大做文章,以確保市場占有率。


        在線市場機票銷售占比76%


        2015年12月31日,海南航空、南方航空及首都航空相繼發布公告稱,關閉其在去哪兒網的旗艦店。隨后,國航、南航等陸續下發通知,從去哪兒下線全部的機票代理商產品。這些航企給出的理由大致相同,認為去哪兒在銷售機票時的違規行為嚴重損害了航企的企業形象。


        此后不久,南航又宣布4折機票只在官網出售,南航此舉被認為將對OTA造成極大影響。“低價是吸引用戶使用OTA平臺訂購機票的一大原因,如果航空公司收緊低價票供應,對OTA來說無疑面臨滅頂之災。”攜程華中區域公關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坦言。


        事實上,代理商售票一直是航空公司與OTA之間的矛盾沖突點,對此,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龔箭博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,主要是代理商過去存在一些“市場亂象”。“這些供應商完全不在航空公司控制范圍內。出了問題航空公司背鍋,但其卻無法對代理商進行有限懲罰。”


        “航企此次封殺的不是去哪兒,也不是要打擊OTA的‘囂張氣焰’,而是要封殺目前分銷渠道中的亂象。畢竟損害顧客利益對航空公司不利,同樣對OTA未來的發展也有諸多不利影響。”龔箭補充道。


        近年來,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,網上購票呈現爆發式增長。記者查閱相關數據顯示,2015年,中國機票預訂市場總交易額約為4473億元,在線市場規模達3431.5億元,占比約76%。而在在線機票預訂市場中,去哪兒網和攜程旅行網分別占比34%、32%。出于降低銷售成本的考慮,各大航空公司都加快提高機票直銷比例,而國資委也對航企的直銷提出了不低于50%的要求。


        此外,今年以來,航空公司紛紛下調機票代理傭金,南航、廈航、國航和東航都相繼將機票代理商手續費下調至零。資深航空觀察員王疆民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航空公司通過取消機票銷售傭金,在降低銷售成本的同時,還能通過直銷掌握顧客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,為以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做準備。”


        OTA與航企以入股、組合產品等方式合作


        航企的圍追堵截,讓OTA企業受到重大挑戰,同時也面臨新的轉機。


        從今年7月國內多家航空公司實行機票銷售新政,將前返、后返政策改為定額代理費之后,機票預訂行業已經出現一些變化。為了應對新政策,OTA紛紛開始與國內航空公司建立直接合作,或者以入股、組合產品的方式開展合作。


        今年3月1日有消息稱,去哪兒網正準備與另外兩家企業在深圳籌建一家“互聯網+低成本”的航空公司;同程在2015年年底即提出虛擬航空的戰略;今年7月東航公告顯示,攜程以30億元認購東航股票。


        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11月獲得海航投資的途牛,在今年7月正式宣布進入機票和酒店預訂市場,并在8月12日宣布已經完成了海航旗下首都航空機票資源的全渠道系統接入,實現了與途牛所有地接產品的自動化動態打包,雙方通過“機票+地接”產品組合的模式拓展市場。


        據悉,今年途牛機票業務發展迅猛:一季度機票出票量同比增長30倍,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2倍。“短短時間內,途牛機票業務能夠獲得如此傲人的成績,離不開與各大航空公司保持緊密合作,獲得了大量航空資源,加速國內、國際航線全球化布局,進而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。”途牛公關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。


        不難看出,雖然面對航企的壓力,OTA最大主業“在線機票預訂”面臨嚴峻挑戰,但是新布局的業務也將成為新的轉機和增長點,形成了另一種對OTA的投資視角。


        航企與OTA是競合關系 合作是主旋律


        航企的優勢在于產品的研發,而OTA則長于互聯網技術。攜程這樣的OTA在互聯網技術、營銷方面的大數據收集運用能力等方面明顯強于航企。記者了解到,盡管現在各個航空公司都研發了APP并大力推廣,但旅客的用戶體驗并不是很好。


        “我還是比較喜歡在在線旅行網站上定制出行計劃,界面清晰,產品齊全豐富,更重要的是能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。”熱衷旅行的王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。


        攜程方向記者表示:“航空公司對于銷售代理投放價格的規定,意味著價格競爭在機票代理硝煙戰場上的角色將逐漸弱化,服務則在機票代理人的競賽中愈發凸顯舉足輕重的作用。”


        龔箭認為:“利用OTA平臺提供的大數據,航企可以更好地進行收益管理。根據大數據,航企能夠提前預測航線的‘熱度’,尤其是預測節假日期間的旅客需求。航企可以在旅客搜索比較多的航線上加開航班,減少旅客搜索較少的航班,合理配比資源,可以有效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。這樣不僅能夠優化航企運力配置,給航企帶來利潤,還能夠讓旅客出行更便捷,避免出現熱門航線一票難求的現象。”


        那么,未來航企和OTA有怎樣的發展態勢?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航空公司與OTA之間是競合關系,有競爭但合作依然是主旋律。未來來看,航企和OTA的邊界正在模糊,OTA可能往上游轉,掌握更多的票務資源,航空公司也有可能轉型OTA占據更多的流量入口或者通過外延式打通旅游產業鏈,航空公司和OTA可以拋棄紛爭,通過打通產業鏈可以獲取并分享機票以外的收益。


        同時,王疆民認為:“中國的航空市場發展到目前,內在已經有一種希望規范的需求,不希望軍閥混戰式的發展方式。不能自保的OTA行業也希望有外力來推動他們改變當前亂象,所以在中國航空市場大發展的今天,只有規范的市場才能保持持續發展。”